娴熟而利落,可是,在后方看起来,就没有多少严谨性,完全是一个松散无序的散兵弧面。
赵羽没有说话,用一声声轻微震撼的射击,宣告了自己的意图。其余四名战士马上追随他的动作。
五个人进行了一分钟的射击。
为了保证射击的效果,他们的工作面也呈现扇面形态,避免重复打击一个目标。
赵羽还有一个要求,宁可速度慢,也要保证射击的精度。
一分钟时间里,赵羽恐怖地点射和自行装弹,期间还观察和认定,瞄准目标,计算各种纠偏诸元等等,射光了六个弹仓,30发子弹。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这是贺绿汀先生游击队之歌里的唱词,可是,这个理想到爆棚YY到无限的要求,好像是专门在给赵羽点赞歌。
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儿。
这一次战斗,他给杨晓辉等狙击手的要求还不太一样,比如,狙杀必须准确,但是,具体位置可以是脑袋,也可以是臀部以上的任何位置。
最有效的,威力最大的是爆头,可惜,38式子弹属于小口径子弹,威力不足,因此,除了他亲自打敌人的后脑勺以外,或者是咽喉以外,其余的杨晓辉四人,目标都是敌人的后心窝。
此时是初春,赣北江南绝没有春寒料峭这一说,已经温热起来,日军服装已经是春秋装,单薄了许多,这样,随便击中后背或者后心,杀伤力都可以。
就连赵羽,也不轻易攻击敌人的脑袋,除非是侧翼扇面的敌人,从太阳穴和耳朵的位置爆头。
人类的后脑勺其实保护性非常强,因为部分人的脑袋特别远,甚至可以将子弹滑偏,就是近距离现代武警执行死刑,有的都需要补枪数次,这就是后脑勺头盖骨的威力。
后颈椎是赵羽最喜欢的地方,因为每一弹过去,被弹的日军总是瞬间被推倒,彻底瘫软。
有的日军被打断了脖子,有的是动能冲击,瞬间身体摇晃错位,引发脖子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