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的时候已经有了新锐导演的名头,可在不少影评人眼中天才姐擅长的只是卖弄技巧,根本没有想到那部电影会引起如此巨大反响。加上电影又是反应整个社会潜在问题并得到绝大多数中产阶级共鸣,他们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唱赞歌,即使批评也是从一些边角料下手,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钢琴师》,去年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呢,天才小姐的那记耳光想让他们忘记都难。
不过《美丽心灵》不一样了,传记电影想要拍得有口皆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钢琴师》是个例外,斯皮尔曼只挑出那段特殊时期的经历呈现给读者,本身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出了传记文学的范畴,而且那段时期在西方已经有了公论。而《美丽心灵》的时间横跨几十年,囊括了约翰纳什绝大部分人生时段,这就像那句话:说得多错得也就越多。
只,,我并不想对纳什先生不敬,他是位不容争议的数学天才。但同时必须要承认的是,他车身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天才等于疯子这个公式虽然不是通用的,但在纳什先生身上我们却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那么对于同样有着天才名头的安吉拉小姐来说,如何客观的舍取就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芝加哥报》克洛弗拉姆
这位拉姆先生虽然向来以毫不留情的尖酸嘲讽风格著称,谁的账都不卖,可在这篇文章里仅仅只在字里行间隐约着透露一点不认为安吉拉能很好平衡其中的争议的观点。相比他以前文章已经是非常的含蓄了,熟悉他的人们甚至以为这是别人借他的名头写的。
很正常,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目前只放出了预告片,离公映还有段时间。而安吉拉已经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喜,尤其是去年那记耳光可是又响又亮。所以如果想要写带预言性质的文章时,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这只是个开头,等《美丽心灵》公映后他们绝对会进一步挑刺,那时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顾忌。还好,安吉拉对此多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为试映后受邀前来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