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足够把握,安全渡江!
到了江南,老子中朝名士领袖的谱儿摆出来,当地的土豪们,还不笑脸相迎?老子就开始大肆圈占土地山林……
这是什么日子?
这是神仙的日子呀。
同时,也是猪的日子!
那,不如此,又如何?
造反?
事实上,初初晓得皇后“污名化”卫瓘、欲“阴”卫氏一世之时,何天胸中气血翻涌,真的是动过造皇后反的念头的。
但——
造你妹的反啊!
没有足够社会基础、没有足够民意基础而造反成功?
从古至今,有这样的例子吗?
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励精图治,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接棒励精图治,司马炎直到大一统后,才开始怠政,但他怠政归怠政,底线还是有的,没有横征暴敛,没有破坏基本政治秩序,“太康之治”乃至“太康盛世”的说法,并不是晋朝自己的吹嘘。
目下,司马炎挂掉不过大半年,“太康之治”余烈犹在,相对来说,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很过得去的,这个时候,您造反?
是觉得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太平淡了,要给他们加点辛辣调料吗?
曹氏励精图治而失去政权,一是因为出了曹爽这个奇葩,二是因为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但目下,士大夫对司马氏的支持,依旧非常坚定。
齐王攸事件,是个很好的例子。
前头已经说过了,武帝出齐王之藩,除了他自己的亲信,举朝反对,这种反对,是全方位的,上至宗王、公主、上公、外戚,下至祭酒、博士,舆论上、行动上,有人动口,有人动手——譬如,前头也说过的,中护军羊琇与北军中候成粲谋见始作俑者的杨珧,欲手刃杀之。
成粲也就罢了,可羊琇——那是什么人?那是武帝发小呀!本是武帝的最铁杆,却在齐王攸事件上,坚定不移的站在武帝的对立面上。
何以如此?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