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内心震撼不已。他虽不知此笔来历,仅仅感受着絮绕在玉笔周围的灵蕴便知道这是一件强大的灵器。如此宝贝竟然赏给了他,究竟为何?
他看到了李惇脸上的妒意,也看到了彭长青一脸的冷肃。手中的玉笔冰凉寒润,在他手中却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恨不得立刻丢掉。
他赶忙叩首,双手托举玉笔,大声道:“此物太贵重,臣禀请娘娘收回圣笔!”
此言一出,李惇立刻出列叩言:“娘娘,七星寒煞乃先帝心爱之物,还请娘娘收回懿命,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看到太子带了头,殿上众人纷纷随之附和。须臾间,慈心殿里的气氛徒然紧张起来。太后脸色阴沉,眼中怒色乍现。她看着殿下众人,冷声道:“哀家心意已决,七星寒煞赠予诚郡王不但是哀家的意思,更是先帝的遗愿!”
字字如电,句句如雷。太后此言一出,殿上众人如闻晴天霹雳,纷纷叩首谢罪。
片刻,太后脸上怒色稍缓,开口道:“先帝常言,泰康王乃大唐之梁柱,梁柱不复,大厦将倾。七星寒煞本归泰康王所有,先帝执笔十六载,如今也该将其归还给泰康王。诚郡王乃泰康王独子,哀家将此物赏给诚郡王,众卿家觉得有何不妥!”
几句话下来,殿上众人哪里还不知道太后的意思,纷纷交首私耳,小声议论。李惇望向红毯上跪着的少年,眼中闪过一抹深思。在他看来,太后今日之举实在有些突兀,其中深意究竟是何?
“娘娘,臣有异议!”
一人叩首道:“七星寒煞既然是由泰康王献于先帝,如今已去十六载,七星寒煞也与泰康王毫无关系了。先帝用此笔批阅奏章十六载,笔判天下,墨点江山,七星寒煞早已成为国之重器,怎可轻易赠人?”
此人乃翰林院管事,更是文渊榜上的探花,林雨泽。其师从当代大儒孟浩渊,精通五经,善以史明鉴,是大唐朝堂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就连丞相萧舜也对其赞誉有加,两人多次谈经论典,论辩激烈时常能引人围观,成为一时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