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过年的习俗也多,凡是女子,年初一都不用抛头露面去拜年。只有在亲戚登门的时候,过去招呼一声就声。
所以柳素娥也不用去给崔氏和柳大河拜年,这倒是省事了,她正好也不想去。
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也不闲着。
正好赵明达上个月给她们弄来了一副马吊牌。
张氏、柳素娥、柳月娥和柳桂娥四人凑了一桌,玩起了马吊牌。
大年初一,就这么在打牌中过了。
不合家过年,张氏也不用像老妈子似的伺候大房的人,肩上的担子也比往年轻了不少。
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往年张氏都要去求了崔氏才能回娘家。
崔氏或给一篮子鸡蛋,或者一包点心,十分的寒酸。
可今年柳素娥早就给自己的姥爷姥姥准备好了过年的礼物,除了吃的,还买了几匹布料和日常用的东西,统共花了她五十两银子。
这样丰厚的礼物,张氏拿回去,也算是给夫家长脸了,同样也让娘家面上有光彩。
张氏的娘家几代都是贫农出身,平常日子过的也是艰难清苦,自然无法给女儿贴补。
正因如此,崔氏心里便也不待见张氏的娘家人,平常更是不肯轻易去张氏娘家。
不过两家住的倒是不远,就在隔壁村。
说来也巧,胡氏的娘家也在隔壁村,所以每年这两个柳家的儿媳妇回去拜年,村里人都要议论一番。
而议论的重点,自然是拿回娘家的过年礼。
往年都是胡氏一脸风光无限,把张氏给比下去,秒成了渣渣,弄的张氏灰头土脸,心里不好受。
但是今年张氏却彻底大翻身,初二回娘家的时候,不单全家都去了,而且还带了许多东西。
外人冷眼瞧着,从马车上拿下来的东西,不单有鸡有鸭有鱼大米面,还有布匹锦盒,足足拉了一马车。
比邻的几乎人家,眼睛都盯得直了。
而且张氏和柳二河都是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