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日魏康的话,让孔颜愕然,却也没来由地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她希望孩子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
即使深知这一类的乐善好施之举,多是为了官声与民声,以往在京城的时候类似的举动已是司空见惯。
但是,她亦深知“水至清而无鱼”的道理,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至少这是有益于沙、甘二州的百姓,而且她身为孩子的母亲,她相信魏康的为父之心,在这之中必然含有一份对孩子的祈愿。
在前一世,她曾出资修缮茅坪庵,并允主持老尼收养弃婴,十二年下来,茅坪庵从最初的一老一小两尼,到了后来已有女尼共六十三人。是以,每当她想起重生的离奇际遇,总不免认为与出资庵堂有关。心里有着这样的认知,又自得知有了孩子,便一直存着为腹中孩子谋一份福报的念头,倒算是与魏康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有了这一番心思,孔颜很快把济民祈福的事给冯嬷嬷说了,让之联系一众庄子、铺子管事济灾。
民间有言: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颗颗饱满的粮种,经过一个夏天的雨露与阳光的滋润,在秋天得以丰收。
而冬,正是将这些粮食收藏在仓廪的季节。
在充足的仓廪储备下,不过一月之间,济粮已被运到了沙、甘二州。
最底下的庶人百姓,他们的愿望从不多,济济一生也只为求得温饱。
毫无疑问,当十数万灾民陆陆续续收到济粮之后,孔颜的声名响遍了整个河西。而相对的,为沙、甘二州报得大仇的魏康,其赫赫声名也得以水涨船高。
只是,这一场声名鹊起之下,孔颜的嫁妆也为此折了将近一半。
钱帛动人心。冯嬷嬷看着每日如流水花出去的银钱,心中到底不舍,好几次欲劝了孔颜可以到此为止,但看着近来日日都会相陪一会的魏康。这到了嘴边的话不觉又咽了回去。后待有沙州的百姓为孔颜立长生牌,万民联署为孔颜母子祈求平安的消息传来,又见着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