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看?”
依她说,读文兰也不错,离家多近啊,走走也就一会儿工夫,不像向阳中学,坐公交得转半个余县,骑自行车又怕不安全,中途要穿好几条马路呢。照这行程,早上六点就必须得出门,夏天还好,冬天的早上六点,天还黑着呢。而且还不提供宿舍,这要是遇到恶劣天气可怎么办?她总觉得读书是靠自己的,只要肯上进,无论在哪个学校,照样能出彩。
可这话她说了没用,骆家那么多亲戚,全都投票向阳中学,说什么接连几届中考状元,全都出自这所学校,多少学生、家长在眼红啊,要不是骆小叔在教育系统能说上点话,凭骆婷的户口,怎么可能有机会进向阳。还有那啥,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考出个好成绩,不经历点磨难怎么成啊……巴拉巴拉……
于是,骆家的一家之主——骆婷爷爷,大手一挥,给她家闺女指定了小升初的方向——向阳中学。
“这不还有文清吗?就让他看着定好了。教育专业出身的,怎么的也比我们这些在工厂打杂的有远见吧。”
骆文清,也就是骆婷的小叔叔,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大学生,毕业后分配进了余县教育局。因为是骆家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因此,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你闺女早跑去问过小叔了,小叔也去找人打听过了,说是文兰这阵子正在换校董,转学的事,都放到了下个月。你闺女不就是担心我们不同意嘛,所以整天把她那个同学挂在嘴上……”
说到这里,陈月芬拿着锅铲的手蓦地顿了顿,有些担心地问:“你说,她要是真转到了文兰,离家是近了,可成天和她那个同学处一块儿,会不会被带坏呀?我听说,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性格多数比较古怪……”
骆文远端着白切牛肚吃得正欢,听妻子这么说,差点噎到,不过想想也有道理,沉吟了一会儿,说:“改天请她那个同学来家里吃顿饭吧,看看她人怎么样再说,要真不行,就别转学了。”
陈月芬点点头,也只好这样了。虽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