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选题,琴、棋、画、以及六艺各占一题,总计九项作为比试项目,每天比试一项,九日比完之后,刚好轮到沐休。
参加比试的学生人选。都是各院的精英,或是在一艺上有长才者,或是样样皆通者,由五院博士各举荐九人。
这九个人在“五院艺比”中代表各自的学院,祭酒所出九艺试题,每艺取一优胜者,可得该艺特制木刻一块,最后,根据各院拥有的木刻多寡排名。
这个名次关系着五院在国子监的地位和待遇,比如说那藏书阁的使用权,为什么仅限于太学院和四门学院两院学生,就是因为每半年一次的“五院艺比”上,两院领先于另外三院。
这也是为什么,四门学院虽多小门子弟和寒士,却在五院之中仅次于太学院的原因。
而帮得学院争得殊荣的九名学生,则会在各院享有极高的地位,就好像卢智,他在四门学院念书的两年,参加过两次“五院艺比”,头一次得一块木刻,第二次得两块。帮得四门学院胜的其他三院,仅吊在太学院后尾,在四门学院收到大多数人的尊敬和推崇。
后来他因岁考学评优异,被转到太学院,去年十月因被排挤缺席艺比,但在今年三月,却是帮得太学院拿了两块木刻。
“小玉,你可别小看那一块木刻,参加五院艺比的学生,共计四十五人,并不限他们只择一道题目,每道题目总是有四十五个人去竞争,而这些人皆是各院能人,能在他们之中拔得头筹绝非易事,咱们国子监有五院,太学院年年第一,却也从没拿过四块以上的木刻,有几次,律学院就连一块木刻都没有拿到。”
卢智在四门学院参加的两次艺比,第一次拿了一块,占了大半功劳,第二次拿了两块,则是占了全部功劳,因为那一次,太学院得了四块木刻,其他三院各得一块,剩下的两块被卢智一人取得,这才保住四门学院万年老2的地位。
至于遗玉所在的书学院顶多是中流,也就比律学院和算学院的学生强些。完全比不上人才辈出的四门学院和藏龙卧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