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些奏折全部搬过来,给太子殿下观看。”
“喏!”太监将一本本奏折抱过来,很多。这一时半会也看不完,不过父亲命令嘛,与圣旨无异,只好打开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比如官吏迁降的,罪犯罪大恶极要秋后问斩的,各地水利以及收成的,其实奏折远不止这些。绝大部分在三省六部就批注了,只有事情重大或者疑难不决,才递到皇宫。甚至还有西京戴至德他们决议不下,同样用快马,送到洛阳。
但大多数是关于旱情的事。比如秦州禀报,自寒食节以来,只落雨四场,每次即落即息,“千里焦土,万里荒芜”。反正这时候都不敢要政绩了,有的官员为了多向朝廷要物资,都不惜夸大了灾情。然后又奏道,自巴蜀调动粮食,可是蜀道艰难,运不了多少粮食过来,还望朝廷将江淮调来的粮食,分一些给秦州百姓,都是圣上的子民。
连河东道与河南道部分州县也在诉苦不迭。看着这些奏折,不用看实际情况,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不是真让他看完,看到李威看了许多本后,李治问道:“弘儿,可看出什么了?”
李威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孩儿只看到旱情没有缓解,还变得严重起来。”
“是啊,”李治叹了一口气。
竹纸是让他与妻子争了一份大义,弹压了一部分民怨,可这个旱情却是不能置若罔闻的。象这样下去,不但眼下关中以及河东河南一些州县,百姓生活难熬,秋收又耽搁了,秋收荒废,一直到明年夏收到来,百姓都没有粮食吃了。试问,不将这个危机解决,那个人能饿到明年夏收?
李威沉默不语,虽然浮想起那些老百姓十分可怜,可自己有什么办法。上次都想了一个主意,可让这位父亲,斥责得连头都抬不起来。现在不敢多嘴。
李治又说道:“弘儿,你上次出的那个主意……”
“那是儿臣胡乱说的。”李威连忙说道。果如狄仁杰所料,面对久久不能解决的旱情,父母要向自己出的那条主意屈服了。可未必是好事,看到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