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必须抗住,也不能反攻。比曹刿论战还灵验。
果然第一拨进攻无效,丢下了两百多名死尸,一个个傻眼,一声喊,怕唐朝军队反击,全部撒腿就跑,跑到山上,还有几十名败兵居然惊慌失措,失了方向,向唐朝军队中跑。
击退了敌人,梁积寿没有贪功,继续构建工事。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下令轮流守值,其他士兵立即休息。
山上的僚人一个个没有安生,不但水源切断,南边头顶高大的山上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李大志爬上山顶,还有一些石头的,可嫌不够用,于是命令士兵用大锤子砸裸露在外面的连体山岩。
僚人呆在长草岭上,只能仰头张望。就不是雾气,隔了几百米高的高度,也不可能看到山顶上在做什么,但一个个知道不妙。于是一夜数变,弄得两边唐军都不得安生。
天就亮了,雾气渐渐散了起来。
梁积寿一看时候差不多,开始让手下吹起号角。
听到号角声,雾气散尽,居高临下,看得一清二楚,李大志命令手下,举起石头往下砸。实际上两头夹击之势,又切断了水源,僚人也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李威不想耽搁时间。
这一砸石寨里全乱了套。最主要他们不是来自一个部族,所以李威再三说分而化之,当真僚蛮如此懦弱?那么后来大一统的南诏都不会让唐朝头痛。这个懦弱就是与这些南诏各部族不统一有关。因此前期,唐朝征缴南诏各叛部时,用兵都是很少,但每次都能成功。
僚人一看不妙,向东北看了看,山下大营连片,毕竟是一万多人的大营,规模很大的。再向西南看了一看,除了几十座简易的营帐外,只有一道木栅栏。琢磨了一下,还是后方可以拼一拼。连山寨都不要了,一窝蜂冲下山去。
站在上方,李大志看得很真切,又吹起号角。没有办法联系,只好用号角声通风报信,几长几短的云云,也是李威的主意,从旗语里发明的。很得裴行俭赞赏。唐朝也有,只是没有李威这样分得细。
听到“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