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米帛踊贵,复行开元通宝,天下铸钱,公私不分,现在民间交易几乎近半是民间劣质私钱。”
从这也看出,从父亲到各个官员对市场经济规律不懂。
当然,是到了唐朝好几年,不然李威也不知道。
又说道:“之所以有这么多纷争,不是律法不严,而是钱不足导致的。儿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朝廷也曾铸过少量,有金、银、鎏金的开元通宝,因为金银贵,所以作为赏赐,而不是流通货币。是不是可以用银一两化十,铸一些钱币,当作八十文使用?”
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缗钱,因为私钱多,一缗钱也变得混乱,一是钱不足,二是公私钱等重不一,于是有时一缗钱全是公家铸造的钱,只是八百。银子不能直接使用,到僦柜里兑换,商家又扣纳兑费,因此只说八十文,而不是一百文。
还有一个办法,发行交子。但官员对经济不懂,发行交子必须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储存,而且要视财定量,现在发行交子,无疑是三岁儿童手拿着一个点燃导火索的**包在玩耍,很是危险的。此议李威提都没有提。其实李威想法,是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而且航海,又能为唐朝赚取足够金银,特别是大食南海这些国家,喜用金银做货币,这样两相也便于交通,又能从外国带来足够多的金银。要么将天下所有道宫与佛寺里的铜像全部打倒,重新铸铜币,马上就有了足够的铜币。但就是李威登上皇位,也不敢这样玩。
武则天沉思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你想法不错。然而铜币些许差异,都有刁民不顾杀头危险,化为器物,或重化为私钱。一旦铸成银币,更是贵重。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刁民重化银币掺假,铸私币。金银百姓见识又少,难以辨别。用意虽美,只怕会引起更大的纷争。现在金银重,却由僦柜伙计辨别,才不会乱。此法不妥。”
这一说,李威再次茫然起来。钱少皆知,甚至因为钱少曾下诏,大型交易,需一半用布帛代替。应当还有办法解决的,又一时想不起。想了一会儿,终于放弃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