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爬的P-51。
然而,美国人却并没有按照桥本的如意算盘来飞行的义务。就在Ki-43在他们面前开始转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P-51都做了个向上拉起的动作,靠着六百多公里的速度,他们迅速的跃升到比Ki-43高得多的地方。这种跃升,也使得他们的速度迅速下降,然后他们向着rì本人的方向做了一个滚转,接着猛的一拉机头,向着正在水平转弯的rì本飞机猛冲下来。
这个动作叫作“高呦呦”,在原来的时空里,这个动作是在朝鲜战争中,由一位不知名的中国飞行员发明出来的。这个动作的jīng髓就在于通过控制速度和高度的相互转化,让拥有更高能量但水平盘旋xìng能不如对手的战斗机能在不损失过多能量的情况下牢牢地咬住对手。
在罗恩的“逆十字”部队里,这个动作,以及与之对应的“低呦呦”动作,都已经是烂大街的基础技术动作了(这个时空的美军飞行员们甚至把这两个动作命名为“高罗恩”和“低罗恩”),但是在缅甸,在桥本他们以前经历过的空战中,因为低速的运输机的拖累,P-51几乎从来没有取得过对Ki-43的压倒xìng的能量优势,也就基本上没啥机会使用这个战术动作。
这个动作完全出乎了桥本的预料。所以他和他的机群也没能做出最合理的防御动作。十二架P-51呼啸着俯冲下来,牢牢地咬在Ki-43的6点钟方向上,而且依靠重力加速度的帮助,P-51和Ki-43之间的距离迅速的被拉近,有些shè击交汇点设置得较远的P-51已经开始开火shè击了。
处在危险中的Ki-43们开始做急转以期摆脱P-51的攻击。但是这个时候,大机群混战和小机群对抗的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在双方加起来不过几架飞机的小机群对抗中,Ki-43只要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出一个急转,P-51就只能放弃这次攻击,重新拉起来等待下一个机会了。但在大机群战斗中,急转这种动作却很可能带来另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从张三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