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没有完全的摧毁敌人所有的炮位!”威廉?布兰迪将军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不错。”罗恩立刻表示赞成,“我在诺曼底考察过德军的一些坑道,德国人往往会在坑道入口设置一门火炮,这些大炮能在轨道上迅速移动,一旦遭到攻击就会迅速的退回到坑道当中。很不好对付。我想,日军在折钵山的崖壁上安排了这些炮位,他们多半也会有类似的设计。我估计日本人多半是将大炮拖回到坑道深处去了。”
“嗯,我也这样想。”威廉?布兰迪说。接着他转过身下达命令:“让巡洋舰和驱逐舰后退到安全区域,战列舰继续对崖壁进行射击……命令战列舰使用半穿甲弹射击。”
半穿甲弹本来是用来对付敌人的战舰的。但是现在,遭遇敌军战舰的机会几乎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美军战列舰继续向着崖壁开火的目的并不是直接摧毁敌人的火炮,而是摧毁那些坑道的开口。半穿甲弹更容易造成崖壁上岩石剥落垮塌,当然也更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
对崖壁的炮击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当然,在日军已经停止了对滩头的炮击的情况下,美军战列舰的炮击的烈度下降了很多。炮击的节奏也变成了,战列舰开一炮,然后校射飞机观察落点情况,发回调整数据,然后战列舰再开一炮。
就在战列舰慢慢悠悠的清理着折钵山崖壁上已经暴露的那些坑道口,并向着可能的坑道口开火的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趁机向前发起了攻击。进展最为顺利的是陆战队第五师的部队,他们的登陆地点受到的炮击的密度比较小,而且日本人对他们的炮击也要比对其他地区的炮击要更晚一些,所以他们抓住了机会发起了攻击。而在他们的攻击线上,却正是日本人最薄弱的位置——岛屿两端的元山和折钵山之间的一段较为平坦和狭窄的地段。在原来的历史上,日本人就没来得及修好这里的工事,而在这个时空里,因为美军动手更早,这里的工事就更为薄弱,几乎就只有一点战壕和土木结构的碉堡而已。就连这些碉堡也没有完全建好,这导致它们的火力不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