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哈哈一笑,连连摆手,道:“无妨,无妨,今曰与单兄一番畅谈,果真是足慰平生。既然单兄及诸位才俊不想吕某在书院多待,吕某也就不强人所难了,异曰如若有缘,自有再见的时机。”
二人一路边走边谈,所谓畅谈,其实多是吕布在说,眼见着书院简陋的木门已然在望,吕布也就不便再强行在这里多待,干脆很是光棍地主动提出辞行,隐隐提及单福及一众书院学子对他的态度有失偏颇。
果然,单福脸上立时有些挂不住,讪讪地笑着,道:“这个,使君勿怪,一入书院,足以让人不问世事……”
“哈哈,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吕某懂得的。不过,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身体躬行方为真,异曰有暇,尚请单兄及诸位书院才俊来晋阳一行,吕某镇守边陲,抵御外侮,却也时刻不敢或忘国计民生,哪怕能得单兄及诸位才俊的只言片语指点,那也是好的。”
单福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精彩绝伦。
见到吕布之前,他也认为吕布乃是粗鄙武人,也是生怕吕布来此,是来找茬子的,及至见面,才发现吕布不但态度和善,谈吐其实也不俗。
谈及河内讨贼时的杀俘,以及冀州韩馥与袁绍事,和关东联军等事,尽管单福也觉得吕布说得颇有道理,可牵涉到彼此之间的立场差异问题,他还是觉得也就罢了。
吕布最后这几句,却让单福颇为动容,就因为这几句话,隐隐有指责书院众学子只顾埋首皓经书海的意思,更十分吻合单福一直以来坚持的看法。
得吕布如此盛情邀请,单福深深一揖到地,答道:“使君盛情相邀,如有机缘,福一定北上太行,见识使君治下国计民生。”
“哈哈,好!”
吕布一把扶起单福,沉吟片刻,自腰带上解下一块玉佩,递给单福,郑重其事地说:“单兄入并州,如有事,可持此玉佩,往见各地长官或守备军,报上吕某名姓,寻求帮助。到了晋阳,单兄千万勿忘来寻吕某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