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是有意立幼子刘琮,故而才对继承人选迟迟不决。
如今刘表一旦撒手人寰,襄阳立时就成为一个大乱摊子,一应部属也因此而分裂,一部分。正是以蔡瑁、张允、蒯越为首的荆州本土豪强,簇拥在幼子刘琮身边;另一部分,则是以老将黄忠和江夏太守黄祖两人为首,坚持应立长不立幼。奉长子刘琦为主。
此时,江夏太守为了应对江东孙策的攻势,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襄阳的事,而驻守长沙、节制荆南四郡的老将黄忠,此时就正在襄阳,在年关时前来拜见过主公刘表后,就以种种借口,一直不返回长沙,滞留襄阳。
好在他随身只带来亲卫三百,在戒备森严的襄阳城内,翻不起什么大浪,所以蔡瑁等人才碍于他的身份,对他滞留襄阳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蔡瑁的这个态度,在接过部属递上来的审讯口供时,瞬间来了个彻底转变。
“黄忠?”他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口供,即面色一变,追问道,“是黄忠在背后搅事?”
能到蔡瑁面前亲自献功的,那当然是蔡瑁的亲信,也是姓蔡,名京,点头哈腰地答道:“是,贱仆一上刑,就什么都供认了,正是黄忠指使他传递信函给主公,力陈,力陈……”
蔡京迟疑着,偷偷抬抬眼皮子,偷窥蔡瑁的反应,见他仍在看口供,貌似没有什么不妥,便壮着胆子继续道:“黄忠在信函中,力陈主公立长不立幼,主公受其蛊惑,才写下这么件绢帛。”
他们所谈的绢帛,就正是蔡瑁亲眼见到乃姐凑到灯烛火焰上的那方绢帛,正是主公刘表所书,上面写着的,正是“立长子琦为主”六个大字。
“嗯!”蔡瑁貌似黄忠此举毫不在意,其实心底里的怒火,正在熊熊升腾而起,“贱仆如何了?”
蔡京微微一愣,旋即老老实实答道:“死了,一开始死活不开口,故而,故而用刑……”
“死就死了,有什么打紧!”
蔡瑁火气升腾,一点点火苗冒出来,就是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