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中有革命倾向的士兵,误认为新军已到,于是积极响应,但仓猝举事。以及自身力量的不足,导致城内原有可作为内应的军事力量,被张勋等一网打尽。徐绍桢已经布置好的原有里应外合的计划宣告破产。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徐绍桢当机立断,下令第九镇全体官兵兵分三路向南京城进攻,第十七协协统沈同午担任总指挥,率三十三标和三十四标向城南的雨花台进击,另外两路分别向通济门、汉西门发起进攻。次日,各路部队均到达无名河南岸高地。新军一路打着兴汉灭满的口号,声势浩大。午后中路先遣队到达花神庙北端,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被城内起义部队击溃的都署卫队,误认为城内起义已经成功,即高扬白旗。但此举被张勋的江防营部署在雨花台的守军发现,守军当即发炮猛击新军部队,由于补给不足。新军奋战到晚上已筋疲力尽,弹尽粮绝。
幸亏当时天黑之后天降大雾。这为新军的撤退提供了庇护良机,经过收容整顿后。徐绍桢率大部分部队沿着句容大道退往镇江。在这次起义中,马队伤亡300余名,三十四标死400余名,三十三标300余名,炮标10余名,连工程队等,共计不下一千余名。
与徐绍桢等人率部进攻南京不利后撤退的情况不同,镇江方面在第九镇第十八协协统孙铭的率领下一举攻克了镇江,并歼灭了镇江城内的旗兵万余人,随后宣布镇江光复,成立镇江军政府,可在由谁当任镇江军政府都督的问题上,革命党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同盟会等人一致推举三十六标一营管带林述庆出任都督一职,可他的职位才是一个营管带,而这次起义是由十八协统孙铭统领指挥的,无论是在职务还是在军中的声望上,林述庆都远远不如孙铭,不过林述庆是同盟会的人,孙铭虽然是在铁血救国党的策反下发动起义的,但他不是铁血救国党的党员,他是无党派人士,在这个时期,有没有党派是极为重要的,就好比率部攻陷上海县城的李英石,因为他不是革命党的人,在推举上海都督的问题上,他连候选人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