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备战与打脸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日军原本的计划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军,占领其四方要地,保护上海侨民之生命。这一命令将上海派遣军的作战范围规限于上海周围地区。因此,占领上海,大本营既定的作战目标已经达到。也就是说,日本原先的目标只是占领上海,然后威胁南京政府,逼迫其答应某些条件可以想象,这些条件即便再苛刻,也不会比日军占领南京进而组建以汪精卫为的伪国民政府造成的影响更坏。
只是**在上海的表现,让日本这条狼,看清了国民政府的虚弱本质,于是以松~井石根为代表的激进派,在和大本营的争执中,取得上风。于是日军开始突破原本预定的苏州-嘉庆的战略限制线向西进攻。**则是节节败退,日军气势更盛,纷纷猛扑南京。而**的抵抗程度,就如同被壮汉剥光衣服的小姑娘,一推就倒。
这一下子,日军气焰更是嚣张,即便有了太原的失败,他们仍然没有警惕,直到碰见孔缺的狙击,撞了铁板这才立刻收缩。【注:在前文看错资料鸟~日军在华中集中了3o万+的军队,是有五万最终进入南京,展开大屠杀,我写成5万日军进攻南京。呃,这里更正一下,以前的内容就概括为日军在南京损失1o万左右的部队,上海应该还有2o万左右,其中陆军1o万左右,其余为海军和航空兵及后勤】
日军经淞沪战役后,未经充分休整补充就开始向南京方向进击,其后勤保障也严重不足。松~井的幕僚们多次向他提醒过类似的问题,他也深知自己的部队面临的困难,但他仍然一意孤行。11月2第1o军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在当时的环境下出这样一道指令,无异于指使日军进行公开抢劫。
而松~井石根并没有制止这样的行为,而是默许。要不是孔缺在南京城外狙击成功,那么南京大屠杀依然会生。而现在,虽然历史因为孔缺的原因出了偏差,但是败退的日军自然将怒火泄在中国平民的身上,所以上海自然成为这悲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