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此处,看中了这里,花了三百五十两银子,买下了这一片连山带水的荒地。此后这片洼地被改成了稻田,而旱地也开垦了出来,种上了麦子。
南洼的地并不属于皎家的祭田,而是皎家历代传承下来的祖田之一,只给留守在祖祠这里的嫡支继承,这一代传到了皎琮手里。
这田论起来是皎琮的私产,便是族里知道这事,也犯不上为这点事兴师动众对付他们这些佃户;再说,地里的庄稼活儿也不是有把子力气就能干的,而今处处都是农忙,皎琮想雇人都难。所以,怎么算,佃户们都觉得胜券在握。
只是人有的时候算得太精,往往会把自己算计进去。
两天后,皎琮带着女儿出现在了南洼的地头上,安阳县的官差、乡里三老、族里的长老都跟着来到田间,后面还跟着一大串的牛车骡车,上百人的运粮队伍。
佃户们看着浩浩荡荡的人群,不由有些傻眼。不过他们也不知哪里来的底气,在乡老的苦口婆心劝说下,依然不动摇。
皎琮当即让三老作证,废止了这些佃户的契约,并限他们七日之内把田租交上来。地里的粮食由他自己来处置。
说真的,不论是衙差还是三老,都不看好皎琮这种做法,因为皎琮带来的人手多数是猎户和家仆,只有少数田里忙差不多的村里的庄稼人。相比着一千多亩地,能干农活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倒是皎家族里的人十分淡定,他们把目光都落在一个一身淡粉衣衫的小姑娘身上。
皎琮让人搭起临时的帷幕,把人都隔在帷幕外头,皎月便集中精神力指挥着仙锄收割庄稼。
仙锄虽然通过精神力的控制能自动收割,可皎月也得执着仙锄跟着走,一千多亩庄稼,皎月不得不多次停下来,喝上一葫芦仙泉水来补充自己的精神力和体力,再继续干活。
皎月修炼的时间尚短,如此集中地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自我,对她的精神力损耗非常大。
仙锄能收割,能翻地,却不能码垛,这么多的庄稼割倒在地上,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