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一点。”
“这可不是一点吧?”
“你是一点风险也没有啊!如果,你兑现成水泥就要投入资金,如果,你卖不出去,就会亏本。”
道理张建中不是不懂,但到处都在搞建筑,水泥缺得很,有水泥还怕没人要?张建中掖着两张批文到处找客户,然而,在红旗县还真找不到。原因简单,你在县城门面都没有,谁会找上门?
咬咬牙,张建中把批文以二十五万的价格卖了出去。虽然自己少赚了,却赚得轻松。第一次拿到那么多钱,他便想,高书记只知道副县长那一张,自己不汇报,王主席那张装进自己兜里又有谁知道?就像上次与汪燕合作那样,如果,不是怕刘老板跑到边陲镇闹事,二十万都装进自己兜里也没人知道。
于是,他发现,发展经济还可以公私兼顾。
张建中不是神仙,不可能见钱不眼开。他真就这么干了,把副县长那个批文所得,除了需要支持给副县长的酬劳外,都汇到了总公司的帐上,王主席那张批文却存进了自己的帐户。
现实又跟张建中开了一个玩笑,高兴劲还没散,却接到老主任的电话。说县文化局要来边陲镇检查工作,要他回去应付一下。
“文化那摊不是我分管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检查组有一个叫王主席的成员,说一定要见见你。”
王主席怎么跑到文化局的检查组去了?王主席到了边陲镇就算不带他去看海水养殖场,高书记也可能知道那批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