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书弹劾魏延。”
吴懿苦笑不已,暗自叹息。
……
魏延的劾书比姜维先到了诸葛亮的案头。
接到魏延的劾书,诸葛亮好半天没有反应,像一个泥胎木偶般的坐在屋里,一动不动。魏延对姜维的指责,他并不放在心上,他担心的是既然有大量的魏军骑兵进入太原,而领军的又是张合,那姜维攻取壶关的计划就彻底破产了。双方的兵力差距不大,但是魏延和姜维不和严重的削弱了蜀汉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当魏延掌握着几乎所有的骑兵时。
这个矛盾的根本来源是因为姜维的资历不够。他安排姜维做主将,引起了魏延这样的将军反感,姜维连续三个月都未能攻克壶关,恐怕也和部下的将领们不肯出力不无关系。不仅是关兴这种元勋之后的将领不服姜维,就连张睎这样没有背景的将领恐怕也不会对姜维言听计从,他们虽然不至于明面上反对,但是暗地里使点小手段,那还是很容易的。
他想让姜维一战成名,结果却把姜维推到了力不从心的地步。如果由他亲自率领这支大军攻击壶关,也许不会出现这个局面。
归根到底,这还是他的错。魏延与其说是弹劾姜维无能,不如说是在指责他用人不当,任人唯亲。而想这么说的人恐怕也不止魏延一个,只是那些人要么没有魏延这样的底气,要么不像魏延这样嚣张。
洛阳之战连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输得一败涂地,没有任何战绩可言。除了付出近三万人的伤亡,大量的粮草辎重之外,唯一的结果就是欠了魏霸一大笔钱,还给了李严一个指责的借口。
诸葛亮几乎已经能想象得到李严得意的冷笑。
两天后,姜维撤出上党,退守轵关的消息传到长安,丞相府人心惶惶。长史杨仪、参军胡济等聚在一起商议如何承担这次战败的责任。如今丞相府在与大将军府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如果诸葛亮再把这件事承担起来,丞相府将更无力对抗大将军府,势必造成李严实力的进一步膨胀。如今之计,最好的办法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