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的很多产品是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现在不是很好销。一个呢,我们的机器要开机,大都是有一个最低量的,否则成本太高。
这方面就没法和一些沿海的私营小纺织厂竞争,他们规模小,调头快,很小批量的业务也能接。另一方面呢,现在工业系统内部进口产品和合资企业开始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拼质量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
加上一千多工人,两千多退休工人的福利,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大的负担。我们国营企业又不能解雇工人,所以效率也比较低。”
方文轩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您领导,在成本控制和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应该可以渡过难关的。”
告辞出来回到到家,母亲拉着方文轩坐在沙话。这
几个月来,方文轩遇到的那些事情说不上多大,但对于这个平时一成不变的家来,确实算巨大的变化。
萧橘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家的人会成为报纸上热议的人物,抑或是会在厂长变更中成为重要的棋子。这一切的变化,萧橘玲看在眼里,是喜在心里。
丈夫是个善良而且勤劳肯干的人,但萧橘玲觉得他站在一个狭小的人生坑道里,从未想过外面的风景。在这个家里,萧橘玲通常是拿主意作决定的那个人,终于她寄予厚望的儿子仿佛一夜间长大,看事情目光深远,连王厂长这样的也要放下身段,频繁问计。在萧橘玲心里,儿子已经成为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人。
萧橘玲这些年来对自己工作从来都不算是开心的。繁琐而极度单调重复的琐事,上下关系之间的错综复杂,她虽然处理的还算不错,但这份工作基本就是为了一份工资,为了小孩能够稳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改变需要太多的勇气,而她没有一个能最后给拍板她拿主意的人。而现在,她感觉到不同,觉得儿子是个可以咨询可以依托的对象。
萧橘玲问方文轩:“你觉得厂子有前途吗?”
方文轩说:“这个我可不敢说。不过你们做的那些布料什么的,质量嘛还不错,价格也不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