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就是用贺兰石制作的石砚“牧归”。[1]编辑本段传说故事传说古贺兰国有位公主叫坦依·贺兰,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坦依·贺贺兰石手环
兰不顾王室反对,与身份卑微的武士阿拿结结为夫妻。她还鼓励部族的青年男女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后来阿拿在抵御外族的侵略中战死沙场。坦依·贺兰守护在爱人的身边,日夜祈祷,流下的眼泪化作清秀莹润的彩色石头——贺兰石。在爱的感招下啊拿终于起死回生,从此俩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纪念公主和阿拿的爱情,人们将贺兰石称爱情石和吉祥石,并把它当做爱情的信物和幸运的象征。人们相信贺兰石是种极有灵性的石头,相信贺兰石不但能达成自己的愿望,促进恋人们心灵共鸣,而且能够改善人的运程。传说如果有人能将七块贺兰石叠起,就会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缘份。编辑本段形成原因贺兰石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形成于13亿年前震旦纪中前期,是地层中染色沙质极岩在自然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块状岩体,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贺兰石雕刻
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它质地细密、古雅莹润、紫绿相间、交错辉映、刚柔相宜、叩之有声,石料结构均匀、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经能工巧匠雕刻制成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画家的喜爱。[1]编辑本段原产地方笔架山是贺兰山前的一个险峰,距银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