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300|H:279|A:L|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07/30/1604070634160838943611250965988.jpg]]]哥窑代表作双耳炉。但这是有许多系列产品的。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预展时,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也闻讯到现场进行了观赏。此件宋哥窑鱼耳炉最后以1008万元成交,一时成为行内的热点。从以往宋哥窑的成交情况来看,1992年,香港佳士得“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拍出1000多万港元;2005年苏富比第149号“宋哥窑葵花式三足洗”拍出112.8万英镑,此件拍品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还是来自百度。(汗,确实很省事)
[编辑本段]
概括介绍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