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书法的妙用。
因为对这个诗人的尊重,王画并没有拒绝。他拿来纸墨,但他没有写铭文上的金体,而是又写了另一种书法,这是模仿清朝书法家郑汝器的隶书。当然王画可没有本事写出他那种线条流美、点画飘逸凝重的特点。毕竟这种字迹他前世临摹得很少。因为王画的功底在哪里,这行字写得同样也如同流水赴壑,瑞云飞空一般。
同样放在贺知章与老杜眼里,一眼就看穿了这种隶书又与唐人隶书不同,里面参杂了一些草书的书意。因此灵动活泼。
老杜与贺知章相视了一眼,不敢说,我今天特地前来点拨你了。
吓得,写得好坏不说,这是跳出了前人的窠巢,就凭这等智慧,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况且王画才十三岁。
其实王画也知道贺知章写得一手好字,今天他特地写出几种字体,希望能够让他明悟一下,以后能写出更好的字来。倒与卖弄无关。
王画接着又写了一行字,这回又换了一种书体,这时临摹王时敏的隶书,吴伟业曾将王的书法鼓吹为古今第一。这个都未必,但王的书法确实写得极其优美雅正,特别是隶书。而且这种隶书对贺知章也大有参考,因为里面参考的是楷书真义,与现在唐朝隶书大家隶书书法相差不大,但同样,他也跳出隶书那种扁方形框架结构,以长方形为主。乍看起来就象楷书一样。
同样,这一行字,也给了几个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王画又开始写第三行字,这回又换成了扬州八怪中的高凤翰,这种书体似隶似篆,然而看似工整古朴中,又带着一丝行草的运笔味道,因此古而不拙,反而显得圆劲灵动。与金体刻意求那种拙气,恰恰相反。
又到了第四行字,这回字体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风格立即变得劲峭起来。这正是郑板桥的六分半隶书体。
写完了这四行字,王画才停下笔来,向几个人说道:“请指教。”
几个人看着老杜同志,你不是说自己才华胜过屈宋吗,你来指教吧。
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