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高明了无数。
等到十五娘走后,屋内只剩章越与十七娘二人。
夫妻二人相视半响,这才啊地一声相拥在一起。
章越搂着妻子道:“娘子封侯拜相非我意,与你耳鬓厮磨方是所愿。”
十七娘道:“官人如何说这般话语,如此我不是罪过甚大。”
夫妻二人细聊,说了没两句十七娘却将这些日子自家离家后的帐目,以及家里亲戚人情往来的事一一告诉章越。
家中理财大权,章越向来交给妻子,自己从不过问的,但是十七娘却主动将账目交给自己查看。
其中不少亲戚往来的事情,章越这些年身不在京中,自是十七娘帮着自己应酬。
章越如今在家乡很有名声,所以老家的亲戚乡里上京来投奔,借钱,赠盘缠什么的这些都是少不了的。
几乎每天都有上门来求助的人。
这倒不是章实替自己揽事,在当时是件很正常的事。
章越的族叔父章得象,担任了宰相后,给家里修了昼锦堂,免费供给自家的子弟读书上学。章得象在京中建的寓所,也是免费供给上京赶考的同乡同宗的子弟食宿,为他们温书应考提供方便。
再举范仲淹的例子,他的范氏义庄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科举读书是很靠天赋的,自己的子弟就算砸进去再多的资源,也不一定有用,即便当了官还容易遭皇帝的忌惮。所以科举世家都懂得扶持同宗同族,等到有一个人通过科举作官发迹了,那么就反过来回馈或者庇护家族。
所以随着章越的官大了,家里这两年的开支也就多了,章越官至三品俸禄虽然不低,但说实话他平日作清官,仅凭俸禄还是不够的。
这里都需要十七娘来贴补一些,给多给少都要有一个规矩,同时还要照顾别人的自尊心,不能高高在上一副施舍你的样子,如此帮人反而容易结出怨来。
一切的事都需要十七娘来主张操持,回了京她便给章越交待,怕章越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