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旧党的怀疑,有人便拿章越过去的事挑刺。一日有个年轻的官员言章越此文写得实在是矫情至极,实为仁宗皇帝庆历兴学歌功颂德。
章越正好路过听见了,对这名官员他则言道:「你只道我是歌功颂德,其实
我之意只在劝学而已。」
当即章越对这官员说道「余幼时即嗜学……我等寒门出身的子弟,不嗜学之名哪得从藏家借书而观之?」
换了一般人家,吴家会借书给他吗?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人之先达执经叩问……吾少年不借读书的名义,如何能接近贵人?得名师教之?恐怕是连乡里贤达的面也见不得?」
自己年少能如何入章氏族学,并得章友直,欧阳修,陈襄这等名师大佬点拨?
是靠送礼?是靠巴结?还不是对方看在你读书心诚,是个可造之才的份上,才愿意栽培你。你没考个大学,专家教授们凭啥来给你指点迷津。
「余侍立左右,援疑质疑,俯身倾耳,或遇其叱唑,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待其欣悦,则又请焉……一介寒门子弟,贤达对你时,何尝放在眼底,你若不神色恭顺,他何尝会真心教你。」
求师问道,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收拾起自
己的玻璃心。大佬很忙的,凭什么费那么多功夫和耐心教你。不懂就问,被骂是正常,不要大佬骂你一句,就开始龙傲天模式,用话怼了回去。一定要记得是你求人教你,不是别人求你来学,态度要摆端正了。
在读书明理上,向人低头不丢人。
当年章越诗赋不成,陈襄教时没少斥责过,但只要你诚心向学,资质不是太差,人家终肯将真本事教你的。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家境贫寒又如何与身家万贯的同窗相处,唯有心底的志气与勤勉不弱于人也。」
同学们都是左阿迪右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