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确实是平庸之才,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没有诸葛亮那般逸才,年少时完全是靠着梦中开挂读书的功夫才有的今日。
什么生而知之?一开始认知就是满级的存在。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算出来就是最优解。
而学而知之,你要经过漫长的‘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的过程。你一开始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蒙着眼睛到处去撞。
从底层往上爬的人,往往就是如此,等你有了视野和格局后,人生已过半。
官家笑道:「一个生而知之,一个学而知之,诸葛武侯是前者,而卿正是后者。」
章越笑着默认了。
徐禧,石得一,官家都以为自己未卜先知,浑似诸葛武侯无所不能,所以亲顾茅庐请教自己大局下一步当如何擘画?
此中误会就大了,若自己真有指挥宋军打赢这一战的本事,当初又何必反对伐夏呢?
内侍给摆上了御座,官家一挥长袍坐下道:「朕方才闻令郎言前朝命相张咏之诗,却想到当初张咏与寇准劝学之事。」
「张咏曾言寇准奇才,但可惜学术不足,故而张咏见寇准时言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不解,回去读书见‘霍光不学无术"之语,方知张咏之意。」
「卿有大才,亦有学有术,胜过寇准多矣,在伐夏之事上
章越在主张伐夏之上一贯主张缓攻浅攻,但天子要急攻猛攻,所以他才退出中书。在这个事上天子已不信任自己,所以章越退一步,让天子用他觉得可以信任的大臣。
章越道:「臣愚钝,在此事上臣不敢言
语。」
官家则道:「此番三路伐夏,三路皆捷,卿既早已知之,为何劝朕不可伐之?」
章越道:「三路皆胜乃臣意料之中。」
「其一夏人野战并不如我,以往胜我,皆知诱我出塞再聚而歼之。此番伐夏,两军对垒夏断不如我。」
「其二这些年陛下励精图治,西军厉兵秣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