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足都事关自己的威严,细节可马虎不得。
府衙外面已经一片热火朝天,县里的来得知县还有东昌府的名流都翘首以盼,等着亲眼目睹刘知府的风采。欢迎仪式隆重,就差没让学堂里的学生停止读四书五经,然后手里捧着鲜花,腰里系上鼓,街道两侧,锣鼓喧天,山呼海啸般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了……”
他们看见刘知府以后,立刻如同潮水一样聚拢到刘知府身边。刘知府气定神清,往围过来的人绽发出迷人的微笑,挺着胸昂着头。
师爷把刘知府引到府衙门口前的十八级台阶之上,台阶之上的平台上早已经摆放好了一张椅子,师爷伸出袖子,擦了擦椅子面,恭恭敬敬地请刘知府坐下。
师爷转过身来,面朝着众人,挥挥手,沸腾的人群马上就安静下来。师爷如同打鸣的公鸡一样冲着人群喊:“各位大人,诸位乡亲,现在请刘大人给大家训话。”
人群中瞬间掌声雷动师爷吆喝完,低头弯腰,退回到刘知府坐着的椅子后头。
刘知府正了正头顶上的顶戴,整了整官服,踱到台阶前站定,先是面朝京城方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敬磕头,感谢皇上英明,委以重任,自当心系黎民,为大清效力,给乾隆皇帝分忧。刘知府这么一跪,台阶下面的人也如同下饺子一样扑扑通通地跪倒。
磕完头,刘知府站起身来,然后开始一番慷慨激昂的雄文演说,从桑麻养蚕,修桥补路,拜神求雨,人心风俗,治安科考……
刘知府如同打开闸门洪水一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时辰。台阶下面不是响起阵阵掌声。
刘知府讲完话,台阶下的百姓先后散去,只剩下几个县衙的知县。百姓散了以后,几个知县面面相觑,然后心情复杂地随着刘知府入了府衙大门。
刘知府和几位知县本来就是熟人,前任知府在任的时候,他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相互之间早就认识了。以前相遇时说话很是随便,相互之间开黄腔,扯荤段子,也没个遮拦。今时不同往昔,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