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更招惹不得,没有办法,都怪尚书大人倒霉,特殊时期撞到了枪口上。他们几个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决定昧着良心从重处罚,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说。
他们几个很快商量出处罚阿克敦的意见并上奏皇上:刑部尚书阿克敦犯了大不敬之罪,拟绞监候。
折子报上去以后,刑部的几个官员都觉着心中愧疚,这么不近人情,虽说自己保住了,可尚书大人倒霉了。他们都知道这次够重的,没准尚书大人的小命这次就报销了。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乾隆并不吃他们这一套,反倒认为他们判得轻了。刑部的官员被押送到宫里,乾隆又是一通臭骂,骂他们狼狈为奸,党同徇庇,故意宽纵罪臣阿克敦。骂完以后,乾隆嘴巴一张,将刑部这群心思不正的饭桶全堂问罪,有一个算一个,暂时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至于该死的阿克敦,改为斩监侯,秋后押到菜市口,公开处决。
刑部这边事还没完,工部那边又乱了。乾隆嫌他们制作的皇后册宝简陋粗糙,做事不够精细,也是全堂问罪。光禄寺也出问题了,乾隆骂他们给祭祀皇后准备的饽饽不新鲜,桌椅不整洁,全堂问罪。礼部也没放过,操办皇后葬礼时错误不断,还是全堂问罪。
地方官员也跟着倒霉。皇后死后,有些善于揣摩圣意的地方督抚大员,纷纷写折子,把皇后的德行歌颂了一番,然后再一番悲天悯人,痛心疾首,要求进京悼念。这种面子上的事在乾隆那里倒不一定落得什么实惠,但是那些没有这么干的官员却倒霉了。
乾隆脑子一热,吩咐人把这些申请入京祭拜的折子汇总起来,看看哪些人没有写,然后把没有写折子的官员,尤其是满洲官员的名字都报上来。
管事的不敢怠慢,赶紧把全国各地递交上来的折子做了一番统计调查,然后把那些按照乾隆的标准应该递交折子申请进京却没有的都详细罗列出来,然后一个不落地登记在册。整利索以后他们把名单递给乾隆。
乾隆看也没看一眼便下诏书把没有奏请赴京的督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