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老狐狸的心思
贡院的大厅内,原本还显得很悠闲的枢密院考官们忙碌了起来,春闱大考已经结束了,但是阅卷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不管是薛讷也好,程务挺也好,都没想过这一次春闱大考能够选到什么能让他们关注的人才,毕竟他们那些手下出的那道‘策论’已经过了绝大部分士子的能力范围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随着一份答卷而改变了,本来审阅考卷上最后那道策论的枢密院参军在连续看了一百多份空洞乏味,用大量辞藻堆积的策论之后,甚至都有些打瞌睡了,但是他接下来看到的那份答卷,却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不是那种策论的文章形式,而是完全的实用公文格式
很快上面的内容也让这位参军提起了精神,因为答卷的人显然对于军队很了解,抽丝剥茧般地从考题上他们透露的隐晦信息里分析出了足够多的情报,然后条理地清晰推演战局,换言之这已经是一份标准的枢密院的作战计划格式的公文
当这份答卷被拿到薛讷这位主考官面前的时候,薛讷只是以为这只是一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答卷,在此前他也看了几分属下们挑选出来的考卷,不过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喊上了边上的程务挺
于是很快,原本已经被那些士子们千奇百怪的文章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枢密院参军们解脱了,他们就地调阅了太学的藏书馆里有关西域和青海的详细地形图,在贡院的大厅里开始了对于那份答卷上的战局推演
和其他答卷基本上认为帝国必胜的基调不同,封常清在自己的答卷上从一开始就认为帝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贸然地进攻青海高原,有着失败的可能
即便是太祖皇帝,在决定消灭吐蕃,征服青海高原前,也在当时的边境地区用了数年的时间训练了过了三万人以上适应高原气候的精锐军队,才发动战争
这一点被封常清侧重提及,尤其是太祖皇帝之后,因为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导致瀚海都督府的裁汰,至今已有近五十年,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