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宗仁估算的是步兵的前进速度,那么冈村宁次就高出一筹。因为骑兵行军速度是步兵的一倍左右,这样一来,李宗仁的援军恐怕还没赶到,战斗就要打完了。
而且按照目前张自忠兵团仅有5万人来计算,想要阻挡日军2个师团又1个旅团7万多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日军的进攻也不会有问题,稳操胜券了。
实际上,冈村宁次预计的同现实差不多,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冈村宁次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韩行的一个小小的坦克营,对日军的骑兵大突进造成了重大的干扰和破坏。
整个战局是挺有意思的,日军的骑兵14旅是避开中**队的主力,快速地向北,沿着枣阳,唐河,南阳一线前进,而游向前的坦克营呢,就紧紧地缠在骑14旅的后面,就像是丢掉不了的一个粘粘糕一样,紧紧地粘在后面,不断地杀伤着日军、消耗着日军、疲惫着日军。
但是到了枣阳,韩行下令不追了,去找汤恩伯的31集团军。
也就是在5月1日,日军的左翼发动时攻的同时,日军的右翼也展开了进攻。
日军的右翼,也就是李宗仁的左翼,主要部署为日军的第3师团。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是正面突破部队,主力从正面全线攻击,引诱**主力集结在随县一带。这一线**有桂军和中央军31集团军,也就是汤恩伯的主力集结,不用说,是很难打的。
另一路是做右翼包抄的,他们从东面信阳出发,杀向**北面重镇桐柏,进而占领泌阳,唐河,完成北路的包围圈。
右翼包抄的日军也要前进100公里,好在这一线**兵力很弱,又是两个战区的交界处,是防御薄弱环节。
李宗仁在排兵布阵方面,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
蒋介石已经明确下令:第31集团军可于襄、花路方面为第5战区之总预备队,不可使用过早。
但李宗仁却仍然把汤恩伯集团军放在了第一线,也就是距离日军第3师团出发地不到2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