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职位总算是安排到位了。
为了完全杜绝吃空饷的行为,十五万禁军的将领最后几乎都被赵顼裁撤,通过比武和考核训练的成绩,又重新提拔了一批新的将领。
白天训练,晚上士卒都在教习的带领下上一个时辰的政治课。
一是总结白天的训练情况,争取在各军营大比中得名次。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二是教一些常用的字词,为士卒扫盲。
三是学习《军法细则》,明确职责,加强思想控制。
一个月的雷厉风行,赵顼把十五万禁军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刚开始,朝堂的许多大臣都上书,要赵顼回宫主持朝政。
但赵顼完全不予理睬,朝政全部都压到了宰执身上,致使曾公亮才半个月就病倒了。
大臣们一窝蜂地跑到禁军大营,跪求赵顼回宫。
借着这个机会,赵顼下旨裁撤了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御史台,把它们的职能悉数划到了六部,另外又加了个督部,取代御史台。又设立了内阁,任命文彦博为内阁宰相、富弼、赵汴为执政、吕诲、吴充、冯京、陈升之、韩绛、唐介、张方平为参赞。曾公亮加封太师,致仕。
朝政一切事宜由内阁决策处理,只要皇帝与宰相同意,便可执行。皇帝不在朝,只要宰相与执政同意,便可执行。宰相与执政无法协同,便由内阁全体成员商议,只要六人同意,就可以执行。
许多大臣开始仍持反对意见,但赵顼不给他们申诉的机会,便把他们赶出了禁军大营。或许设立内阁的事情太忙,之后一段时间,再没有人来骚扰赵顼了。
赵顼相信,只要十五万禁军在手,不怕他们把朝堂闹翻天。
通过李向安的奏报,赵顼仍能知道朝堂发生了什么。内阁设立以后,朝堂的运行效率反而提高了不少,而文彦博也与富弼联手,缓慢地推行着庆历新政的许多政策,这让赵顼始料不及。文彦博也不时递来奏疏,陈述朝政状况。
让大臣们无法置信的是,赵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