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指教!”
按照赵顼后世的思维,才保证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大量购买其它各国的粮食,用于囤积和酿酒等,并不是难事。
王安石见赵顼能够虚心求教,也平静了下来,拱手说道:“允许自由贸易以来,我朝除了出售各种工艺品外,酒、盐的出口也非常大,这些都是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东西,不限制贸易,只会造成粮荒。相反,周边各国,很少对大宋出口这些东西,不是因为他们的限制,而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他们出口的都是一些土特产,毛皮、人参、木材、金银宝石等,这些对于大宋来说,可有可无。大宋缺铜铁,但他们同样很稀缺。圣上所谓的自由贸易,除了让大宋金银宝石成堆外,并无好处。好在大宋现在是发行交子,金银专卖。不然,这种情况下,金银就得变得一文不值了。”
“自由贸易不能限制,通过出台一些临时政策调控可以,但不能强行禁止。”赵顼立马否定道。见王安石不语,赵顼又疑问道:“大宋对他们出口各种先进农具,出口各种工业品后,他们的作坊倒闭之后,他们不会去开荒吗?到时候,他们不就有粮食了吗?”
“他们的作坊本来就没有多少,完全自产自足。再说,粮食千里贩运,一路颠簸,吃都吃完了,那里还有卖的,即使有卖的,价格那么高,谁又会买?他们自然会开荒,但开荒的结果是人口的增加,而不是粮食的增加。”王安石耐心地为赵顼讲述着这些常识。
赵顼这才意识到,这不是后世,交通发达,运量大。现在依靠马牛驴等牲畜运输,运量那么小,路况也不好,千里迢迢,还真是不够吃的。怪不得,古代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的运输,的确是个大问题。而且古代粮食产量又不高,精耕细作下耗费的人力又大,一点剩余的粮食在运输途中吃掉了,实在很可惜。
这时,赵顼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会最终没有影子,会耗资巨大,为什么明清会闭关锁国?为什么海贸发达的大宋也要采取官卖官卖的方式,控制贸易?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