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是北伐军攻大定府之后,完全由大焱军队夺取的有一次巨大的胜利!
面对从天而降的大捷,或许朝堂上会争辩不断,但在普通士卒的心里,这是铸造军魂的最佳养料!
对于磨拳搽掌,打算北上攻打临潢府的岳飞等军中青壮派而言,这更是激励人心的胜利!
郭药师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但这一系列战役过后,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便是想寂寞都不行了!
当这一系列战报传回汴京之时,官家惊呆了。
是的,只能用惊呆这个词来形容。
赵劼是个守成之主,他寄情于诗词书画,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庸碌无为,在艺术上的造诣,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民心和声望。
可从平叛方腊开始,他似乎觉醒了军事方面的智慧,力排众议为童贯的北伐拍板,蔡京王黼等人似乎也不再相互倾轧和争斗,全力支持北伐,一切都在为北伐铺路搭桥。
而一条条捷报传来,所有人都觉得付出开始收到回报,可这个回报太大,大到已经超出了大焱朝堂的承受能力!
檀渊之盟带来的百年和平,确实让大焱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确实让大焱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使得大焱变得臃肿不堪,文化的激进,使得每一次大比都涌现出无数的人才,集聚扩张着文官的队伍。
这些人没有实际的工作,却占据着官员的名额,领着官员的俸禄,这些闲人要靠民脂民膏来供养,而军队战斗力低,却不断吸榨老百姓的血汗。
国内赈灾,治理河流等等,再加上朝廷官员**,所有的一切都在对老百姓敲骨吸髓。
可以说大焱表面上的繁花昌盛,实在透支百姓的性命,而北伐之后,百姓的压力更加的巨大。
数十万军马每日的用度,那都是天文数字,他们在北方大地上多呆一天,大焱国内便不知有多少平民人家要破产。
军人有军人的梦想,国家有国家的难处,百姓有百姓的苦楚,但每个人都只需要考虑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