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这才从人群中看到此人,不过二十岁上下,虽然衣衫褴褛,但却掩饰不住满身的书卷气,应是个读书之人。如果说李信作为一个外人,他搬出官家身份起到了安抚作用。那这个年轻人,曾与这些百姓一同被掳,共同面临苦难而催生出的信任,则将李信这剂安抚良药的作用放大了数倍。
“大家都静下来,听李将军安排。”
说罢,年轻人冲李信郑重的一拱手。
“在下曾敢,请将军示下!”
有了曾敢的配合,越来越多被解放的百姓聚集到李信身旁,一个个满眼都是炙热的期待。
李信大感民心可用,右手一挥,雁翎刀高高擎起,高声喝道:“诸位想不想手刃鞑子?”
“诸位谁人不想?鞑子烧杀抢掠但凭将军一句话,领着我等杀鞑子吧!”
这曾敢还真是个可人,有他这一句话,自己得少废多少口舌,李信正是准备把这些赤手空拳的百姓们组织起来对抗那不足千余人的鞑子。
“请诸位父老先闪开一条路,让李信麾下军卒过去,大家只需跟在后面呐喊助威即可!”
“李将军也太小看我等,如此躲在后边,人人都会,还杀什么鞑子?”
曾敢亢声激辩道。
李信当然不可能说,你们跟着我李信一块冲,一块杀鞑子。百姓们都胆小,让他们跟鞑子对着干恐怕没这胆量,但让他们跟在后边摇旗呐喊助威,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既不用冲在前边送死,还能跟在后边看大明官军攻击鞑子,到时候如果获胜,还有个助阵之功,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李信在马上摇摇拱手。
“诸位都是大明百姓,李信即为军人,保护大明百姓便是天职,义不容辞。有大明百姓的助威,麾下二郎焉敢不死战?”
说罢,又是一挥手。
“形势急迫,请父老们闪开一条路,让李信过去!”
那叫曾敢的年轻人还像争辩,立即有人说道:“曾公子,李将军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