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他也没那个本事扭转乾坤啊?高公放心,出了一切问题,由李信一力承担便是!”
高时明一双本就不大的眼睛笑的眯成了缝,直伸大拇指,夸李信懂变通,有勇有谋。心里却咂摸着,着李信也算是个可人,有本事,有担当,如能收为己用,倒是他在外朝的一大助力……
眼前的麻烦被李信三言两语开脱,高时明的心思又开始活络了,瞬间便飞到了数百里开外的京师去,到时候骑在曹化淳方正化头上也不是难题。
“高公?高公?”
李信一连唤了七八声才将高时明拉回现实之中。
“此事还须高公配合一下才能十拿九稳。”
高时明心情大好,大包大揽的答应下来。
“别说是一下,就是十下八下咱家也使得!”
……
崇祯十二年,三月初二,浑源州的灾民安置完毕,比计划中还多迁了五千,足有上万之数。今日正式迁往大同府城外御河东岸,先期第一批五千人在高时明的带领下运送着大批木料石料,赶往大同府,开始兴建房舍,寨墙。应李信所请,高时明亲自为这第一批迁民坐镇,鲜衣怒马随从排开,好不威风。
御河东岸原本是一块不毛之地,五千人浩浩荡荡的开过来,顷刻之间便热火朝天起来。此时,大同府城周边已经被瘟疫折磨的十室九空,就连城中也已经达到了承受的极限。
若是在平时,有这么大的动静,看热闹的人早就聚集起来。但现在的情况是,不但没有看热闹的人,就连府城巡城的军卒都没发现,亦或是说巡城的军卒早就没了恪尽职守的耐性,觉出了御河东岸的异常,也没人愿意主动揽事,出城渡河去东岸查探一番。
等熊开元接到关于御河东岸动向的有关消息之时,时间已经是三月初五了。这位大同知府气的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将巡守东城的千总、把总、乃至军卒都狠狠的收拾了一通。
这才领着人急三火四的去查探情况,刚过了御河,就见到满地一派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