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也太高看他们了。
“让他们闹去吧!不闹一闹怎么知道哪个是敌,哪个是友?”
这话陆九听了以后点头表示赞同,“十三哥不说俺还没注意,那姓熊的好像转了性,这几日张老儿和吴小儿在城中上串下跳,倒是此人几次三番每多维护!”
熊明遇最近几次明显示好的举动,的确说明此人颇识时务。而且在军港兴建和铁厂筹备上诸多出力,每每都是考虑周到,甚至想到他的前面去先把事情就给办的漂漂亮亮。如果抛开此人奸佞之心,绝对称得上是一员能吏,相较之下比政事堂里那些只知动嘴,脾气又臭又硬,又没甚实用之才的老头子们强上了一筹。
害的李信几次感慨,难怪皇帝爱用奸臣而不爱用忠臣。奸臣传里大体如严嵩之辈,都有经世致用之才,皇帝即可用其才,又能享受其曲意奉承之乐。而例数忠臣,除了只会扯着脖子骂几句娘,提不出一星半点于实事的有用之道,唯一所得就是为身后搏来了一纸漂亮的史书。
所为清谈误国大体便是如此吧,站着说话不腰疼,于兵事一无所知,动辄便喊打喊杀,于经济一窍不通,又大言不惭每多指摘。除了会骂人,几乎一无所长,对国事更是无所补益。
“还有那个郑三俊,鼻子还挺灵,好像闻着点味,近几日也不和张老儿和吴小儿瞎掺和了。”
“陆九,张阁老好歹也是当朝大学士,别一口一个老儿,他还当得你一句阁老。至于那吴小儿,先让他折腾着,都说秋后的蚂蚱……”
说起郑三俊来,李信对此人的印象并不好,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你得势时,恨不得和你交心换帖。你失势时,又麻利的和你划清关系,仿佛从不曾与你情真意切一般。
直到今时今日,李信才切身体会到了何为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把那些所谓的奸佞之辈都收拾掉了,满朝廷都就剩下那些所谓的清流,这大明的江山只怕亡的还要早。
“甚的阁老?阁老还有脸造谣,说咱三卫军败了?他几次落难,若不是十三哥,他现在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