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然连声附和,试问在这乱世中,哪一家又没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呢?都说好男不当兵,如果不是被逼的没有了活路,谁又愿意提着雁翎刀,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从南到北的拼命呢?
与这些相比,他们最初想要的不过是,家中有几亩自家耕种的薄田,一头用来犁地的黄牛,婆娘孩子其乐融融而已。哪一个又是生下来便是天生的屠夫?一时间,厅中众人沉默了。
与诸位军将的反映不同,参与会议的文官们则面有讶色,他们惊叹于镇虏侯一句话就能直击这些骄兵悍将的内心。但是,这也难怪,官员们都是饱食中日的老爷,又何曾尝过朝不保夕的人间惨剧呢?
“这不光是你一个人想要的,也是在坐每一个人想要的生活。说的在大一点,这也是我大明数千万百姓每一个人想要的。我问你们,如果每一个人都丰衣足食,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又有什么资本去造反,去当流寇?老百姓又有几人会响应,携家带口的去做那些抢钱、抢粮、又杀人放火的恶事?”
众人默然不语,李信又侃侃道:“只怕连李自成、张献忠这样杀人不眨眼的恶棍都不会造反了,我大明又何至于此?说到根子上,是因为朝廷的失职,使得中原大地饥荒连年,饿蜉遍地,老百姓饭都吃不上了,不造反,难道等死?然后烧杀抢掠,使穷的地方更穷,乱的地方更乱,甚至百里千里都难见人烟。这种恶性循环持续下去,结果就是越乱越穷,越穷越乱。”
在坐的几位本省文官听得连连点头,镇虏侯说的的确是大明症结所在,他们也想拿出粮食来,不让百姓造反,但是,但是总得有粮食可赈济灾民才是啊?中原连年灾荒,江南几省负担极重,一方面要负责本省的粮秣开支,一方面还要向朝廷缴以重赋。
“所以,三卫军的根本大业,不是我李信一个人的,是你,你,你……”李信一连点指了几个追随自己日久的参将,“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是大明万千百姓所有人的大业,要有的吃,有的住,有婆娘和孩子。但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