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判凌迟处死;子孙殴打长辈致死,也可以判凌迟……
长辈死了,纳长辈妻妾,问斩!
兄弟死了,纳嫂子或者弟媳,绞刑!
再往下看。
殴打四服以内的兄姐长辈,至重伤者,不问缘由,绞刑!
……
《大明律》在李瀚眼中是相当严酷,尤其是在长幼有序这一块,极大的压抑了民众的自由平等精神。
试想想,你一出生所有人都告诉,你的长辈比你尊贵,君贵臣轻,父为子纲,在这种环境长大,谁会去谈自由。
一出生就不平等,谁又会去谈平等。
所以李瀚若是想用自由平等的精神为纲来造反,肯定是行不通的;一块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土地即使改造,它适应的也不是纯粹的商业文明思想。
这一点,李瀚在研读《物演通论》的时候深以为然。
任何一个反贼头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实是统一思想;用一个统一的思想来指导所有战略。
想到这李瀚有些头大。
九年义务教育给了他造反的勇气,但是他那点道行还差点火候。
李瀚现在恨不得抱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品德书再认认真真研读一番。
可现在哪有这个机会。
也许精神上平等是一个不错的豁口,也就是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华夏文明的传统就是推行德高望重之人身居高位,在民众的潜意思里,身份地位高的人就是德行高的。
适逢乱世,官绅丑态毕露,确实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
但作为统一思想的指导战略。李瀚觉得还差太远。
这场造反要成功,必然要经历一场农业文明压抑工商业文明到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结合的转变。
用一个统一思想平衡中间各个阶级的矛盾才是关键所在。
……
李瀚思绪乱飞的时候二虎过来报信:“子衿,蓝田县也不安生,就在刚刚有一群流寇冲到城里,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