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高天运淡淡的说这些事情他都知道,只问安皓昱到底肯不肯帮忙。
六郎山。据史料记载,北宋名将杨继业率大军于此地与契丹大战,其子杨延昭引伏兵藏于此山。前方激战正酣,六郎伏兵四起,抄了辽军的老营。这一战大破契丹,斩敌无数,敌军甲帐堆积成山。百姓立石碑纪念老令公破敌之处,因石碑得名,此地就叫石碑镇。而杨延昭伏兵的大山,就叫它六郎山。
这六郎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是相当的穷苦,山里百姓衣不蔽体,大多数时候只能以土豆充饥。而二十里地外的石碑镇却显得比较富庶,看起来十分不协调。
追其根源大致还是因为“贫困县”这个帽子,贫困县是会得到国家大笔扶贫经费的,而六郎山的贫困恰好就是县领导保住贫困县帽子的救命稻草。国家的扶贫款拨下来,各乡各镇的领导当然就能拿些好处,地方上也得到了发展。但六郎山还是六郎山,甚至连一条通向山里正经的道路都没有。
这些年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六郎山、六郎山,枕着石头盖着天。六郎山、六郎山,穷了六郎富了全县。”
安皓昱的内心对周公计划和这些同学本就抱着复杂的感情。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从小背负了周公计划的重任,事到临头却因为拖家带口打了退堂鼓。他反复思考,心中的遗憾还是战胜了怯懦的庆幸。不能穿越梦境,去帮帮高天运也是一样,总之自己应该为周公计划出一份力。
打定了这个主意,安皓昱便满口应承了下来。那高天运听说安皓昱同意帮忙,倒也不是十分惊喜,只是告诉他先到石碑镇和自己会合。
石碑镇是离六郎山最近的镇子,也算是附近乡镇的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安皓昱和单位请了假,辞别的妻儿,一张火车票就到了石碑镇。可说来也怪,等他在石碑镇再拨打高天运的手机,却无论如何也打不通。遍寻这位神秘的老同学不见,安皓昱心说我总不能空去白回,索性住进了镇上唯一的旅馆“桃源旅馆”。
第二天清早安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