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沉入水中的财宝便是流传于彭山县附近的宝藏,历年来经常有人在这一带发现明代的金银器物,可以作为佐证。
而且民谣当中“石龙”和“石虎”在当地石盘山的附近也有印证。《彭山县志》记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鳞甲峥嵘,有持雨拿云之势,长三四丈许,若经鬼斧神工者然,与石虎相对。”在石盘山上的山路尽头,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的虎身仍清晰可见,只是部分头像已经被破坏。
对应这段河的位置就是现在被当地然叫做老虎滩的位置,这段河滩中自清代至今都有人发现古代的银子。其中规模最大的就要数乾隆年间的一次官方打捞了。
《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而且近年来还有人在附近捡到银子的。从彭山县的发现可以说明两点。第一,张献忠富可敌国之说成立,因此根据我们师门流传的情况藏宝之说也成立;第二,彭山县的宝藏应该确为兵败沉船所致,否则不会那么容易打捞。
由这些推论我们可以猜测,“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的民谣应该是根据原有“石牛”和“石鼓”改编的。因为彭山人都认可了张献忠的宝藏在彭山,所以有好事者将原来的藏宝民谣改动了,并且在彭山一带广为流传。
说到这里,李来指了指放在后排座位上的旅行包对我说:“而且我还有一样证据,你把我包里的鲁班书拿出来看看就知道了。这鲁班书就是那位祖师留下来的,总共有三本。一本在你手上,讲的是法术;另外两本一本讲的是风水一本讲的是机关,这两本都在我包里面。你翻开讲机关的那本第一页就知道了。”
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他的旅行包,拿出专门讲述机关术的那本鲁班书。翻开第一页,扉页上面赫然写着“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后人若得见,神魔世间舞。”
这算怎么回事,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