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
“皇上,属下亲自去查了,他们已经不在沧州”御书房内,黎湛负手而立,望着点着龙延香的龙形学士,一时风光无限。黎湛即位后,高长歌向他力荐此人,黎湛也甚是欣赏徐赟满腹才华与为人品性,于是毅然封他为丞相,官居百官之首。
徐赟半年前出使四国之中与黎国关系最为友好的燕国,恰逢燕国内政暴乱,徐赟经得黎湛同意后助燕国皇帝一举平反了内政,稳定了燕国局势。燕帝欣赏徐赟的才华和能力,大有向黎湛讨了徐赟去的意向,说是愿用十五座城池与黎湛交换,然而黎湛拒绝。而徐赟更是言辞诚恳地表达了生是黎国人,便死也效忠黎国君。燕帝惜才却不强人所难,赞佩徐赟一身风骨,便与徐赟结交,成了好友。
黎湛自是愿见两国友好的局面,朝臣知晓了,只唏嘘不已,想着这徐赟真是命数太好,得燕国皇帝青睐,日后就是他们黎国的皇帝也要敬他三分,更不论他们这些大臣了。
长歌出事之时,正值燕国二皇子谋反兵变,徐赟替燕帝出谋划策,整整三个月内政才平定下来,加上黎、燕两国相距千里,等他助得燕帝成功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京都,途中死了数十匹骏马,依然花了一个多月。加上出使的两月,回来时已过了半年时光。
站在龙延宫门外,一身朝服,生得俊逸非凡的清俊男子望着巍峨的宫殿,不禁心下唏嘘,只是半年光景,那位竟是香消玉殒。想起自己出使那日,帝后携手在城上为他践行,那人一身光华难掩,眉目请冷却也带着几分真心,对他说,“丞相早日归来,这黎国的百姓,本宫与皇上,都会等着丞相带着好消息归来。”
而如今,他归来时,只有孤傲落寞的帝王一人迎接,再不见那人眉目清冷、菱唇微带笑意的模样。一代传奇贤后,竟是去得那么突然,叫人怎不唏嘘感慨。得知消息的他心中悲痛万分,不为别的,只为她一身不输于他的才华睿智和傲人风骨,以及对他的知遇之恩。幼时不满家中对他过分苛责的期望出走,曾与名满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