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毕竟第一阶段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本我的意识是归零的,而现在这种填鸭式的复习方法,外加已经连续演绎一百五十多个夜晚,真的有时会让陆泽精神异常的疲惫。
大部分演员……一辈子也演不了一百多部电影,可他仅仅用了一百多天就做到了,而且部部都是经典之作,及格线的要求还那么高,演绎的难度绝对是地狱级的。
但好处也非常大,陆泽的剧本理解能力与快速演绎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这点正是陆泽所缺乏的,就像《拳王》时那样,因为在拍树先生,导致准备不充分,从而让刘赢在陆泽和另外一个演员的选择上犯了难,而现在绝对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系统留给他背诵剧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那么拿到剧本后十分钟开始试镜,貌似……也不是不行。
此外系统加大了难度,和陆泽演戏的是一帮半透明的玻璃人,没有表情,只有台词,你能想象你跟一个大玻璃球合作拍戏的情景吗?陆泽就是这样,这锻炼的是什么?
稳定!
原本陆泽就非常出色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说夸张点,让他现在搂条狗拍泰坦尼克号都能给人看哭。
不过大玻璃球虽然出戏,可他们毕竟是机器人,台词的稳定性同样也稳的惊人,在他们演绎的部分,从来不会出错,这让陆泽必须跟上他们的节奏,跟不上……过来挨揍。
这种高压的拍戏模式,最终培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因严苛的及格线和系统比顶级电影人还刁钻的缺点寻找,让他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没个人样却稳定到可怕的机器人,让他的情绪控制、稳定性更上一层楼,剧本研读时间的极度压榨,带来的是极速的剧本理解和闪电般的脑中分镜、构图、动作构建速度,堪称人脑中的2080TI!
这段时间的学习倒也没让陆泽达到脱胎换骨的地步,毕竟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演员的表演水平顶峰,和国内外的顶尖表演大师不相上下。
但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