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来尼姑庵找乐子,大抵是怕京城里的花街柳巷,万一被人认出来,影响不好,所以隐瞒了身份,偶尔来她们尼姑庵坐坐。王爷有心低调,静慧庵主哪敢宣扬出去,心思转了几个来回,打定主意若是姜府有人来问,就说姜婉自己跑了。
静慧庵主随即叫来管事的比丘尼,把商慈住过的小屋锁了,紧紧合上了院门。
*
商慈跟着上了王爷停靠在庵堂前的马车,尼姑庵建在半山腰上,四周全是翠竹山林,十分僻静。
待下了山,马车驶进了坊市,周围开始热闹起来。
掀起帘子,只见道路两旁人流如织,车马粼粼,喝大碗茶的,吹糖人的,舞大刀的,吆喝声皆带了一口浓浓的京腔。
商慈脑袋一懵,她这是一下穿到千里之外的京城了?
作为一个半吊子神棍,商慈的方向感一向很差,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罗盘从不离身。夏国幅员辽阔,她和师兄原本应该是在夏国的东南方,靠近沿海的区域,京城作为一国之都,则是坐落在夏国的中心偏北处,这下可好了,一下子窜了上万里不止,这两地的行程光坐马车就要耗上数月。
商慈将下巴搁在窗框上,满脸愁苦,自己这一穷二白,盘缠钱完全没着落,外加自己的路痴属性,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到家啊!
师父最喜欢在山野的犄角疙瘩处安家,说这才有采菊东篱的隐士气质,好似住在城里就不能衬托出他的旷达,所以商慈从小在各地山沟沟里长大,住遍了各种竹屋、茅屋。京城是夏国最繁华的地段,商慈从未见过这么宽敞的青石板大街,连酒楼门口挂的锦旆都十分气派,看着马车外缓缓掠过的景致,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下了马车,看到面前雕梁画栋的府邸外加上书“肃亲王府”的匾额,商慈愈发坚定了破煞的信念,为王爷解决了生育大计,想必他也不会吝啬酬金,盘缠问题就解决了,兜里有钱,什么都好办,其它的可以从长计议。
踏过门槛,远远地看见两个小丫鬟搀扶着一位体态瘦削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