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看卷宗,直到看完卷宗的全部内容,他才抬头喃喃道:“怎么会这样?道儿他怎么会和土匪扯上关系?这不可能啊!”
崔锦荣这时出声道:“王大人,下官刚开始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相关人证和物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是无法辩驳的铁证,下官也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如果王大人对此事不知情的话,令郎肯定有很多事情瞒着王大人,但如果王大人对此事知情,而却又没有做出妥当的处理,性子就严重了!”
王兆伦脸色巨变,怒气冲冲道:“崔大人这是何意?你怀疑是本官在背后撑腰,包括本官的儿子豢养土匪为祸一方都是本官指使的?崔大人可不要乱说话,如果你怀疑本官,可以拿出证据来,否则本官一定会在田大人面前告你一状!”
唐朝前期和中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上都是中枢以下是州郡、再往下就是县,地方只有这两级行政机构,但到了后期时,在州郡和朝廷中枢之间又加了一个“道”,例如河北道、陇右道、关内道、剑南道、岭南道、江南道等等,唐朝前期和中期虽然也有这样的称呼,但是却没有形成实际的地方行政机构。
此时如果是在中原和江南一带,上级官员要参某某太守或刺史一本,基本上都是要直接向朝廷低递交奏本,因为朝廷以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就是州郡,只有朝廷和皇帝才有权利和资格处置太守和刺史一级的官员,但是在边疆地区就不同了,边疆地区在太守或刺史之上还有节度使这个大地区性的最高军政长官,因此在边疆地区要参某太守或刺史一本,就要向节度使递交奏本,此时的节度使虽然无权任命太守或刺史一级官员,但却有权向朝廷建议免除该官员并重新派新官前来上任,节度使是朝廷派驻在边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对于节度使的建议,朝廷和皇帝一般不会驳回,这是为了维护节度使的权威,朝廷和皇帝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不是?因此王兆伦才说在田仁琬面前状告崔锦荣,如果田仁琬认为崔锦荣诬陷,崔锦荣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崔锦荣笑道:“王大人稍安勿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