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上次是因为孤军无援,才无奈退守,这次胜利在望,只消一往无前,便能一酬壮志,一雪靖康耻,一灭往昔恨。桌边的十一道金牌递发的班师诏令他陷入了是战是退的挣扎之中。
他是岳飞,字鹏举。如今乃当朝太尉,升任宣抚使,加太保,贵为三军元帅。朱仙镇外岳家军营主帅帐篷中,岳飞来到一面铜镜前,慢慢褪去衣衫,他背上刻着的“尽忠报国”四字出现在镜面之上,岳母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报,京城传来急诏……”帐外传来小校急切的禀报。岳飞抖动衣衫,将褪去的衣服一一整理好,传唤小校进来之后,又一封催促他退兵返京的急诏到了他的手中。尽管他将目前的形势厉害上书朝廷,可换来的却是十二道催促他返京的金牌诏书,这显示了朝廷和谈的决心。
向来只听说过败而求和的,何时有过胜而求和的先例?耻辱,天大的耻辱?只是在这个君臣父子,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他又能做些什么?岳飞明白自己与高宗皇帝,早在是否迎回先帝以及建言早立太子时便生了嫌隙。与秦桧代表的求和一脉更是形同水火。
他若是继续抗令不遵,就算是能直捣黄龙,恐怕也会被安上个藐视上令,领兵叛国的帽子。真到那时候,岂不是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朝堂之上,一声令下,又还有何人能够继续跟随?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叹息一声,就要走出帐外,下令班师回朝。只是昨夜的梦境在他的脑海清晰起来,一段话在他的耳畔嘹亮起来。
“何为忠?尽心于人曰忠。竭力行事、尽其职责曰忠。忠于君主乃一时之忠,忠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