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掌握在赵义手中,一个掌握在兼管任务大厅的副宗主陈凡手中,这可是比汇聚到符脑中的数据更为详细,毕竟符脑中的数据乃是普通记功器上传上去的总结性结论,而赵义手中的这种,可以查看详细的过程。
量天尺中的功德,在或快或慢增加着。赵义看着记功器中的记录,他发现修桥铺路会涨功德,施舍粥饭会涨功德,仗义援手会涨功德,他有些奇怪的是居然写出一首好的诗词,一篇好的文章也会涨功德。
他一经思索,便已明白,这诗词文章具备教化之功,当然能够算着功德。随即他开心起来,既然这样能获得功德,他岂不是有捷径获得大量的功德?不说前世有大量的诗词文章供他抄袭,光是玉符考验时经历的九世也有不少啊!
只是他试验了一番,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当他将一些著名的诗词写出来的时候,功德是有,却是十分少,远远比不是书院学子写出的诗词增加的功德。没道理啊,论经义研究水平,他怎么也及得上当今大儒的水平,这诗词的优劣他还是分得出来的。
一番思索,没有结果,他看了看周遭的环境,结合自己的感受,即兴写了一首词出来,词成之后,他发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功德明显增加了。他又试了试,终于总结出两点增加功德的重要原因。
第一必须是这世间第一次出现的诗词文章,第二必须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才成。而且似乎这功德的产生,仿佛这天地自有一番判定,直指本心,仿佛有意杜绝抄袭。
不过赵义发现尽管将前世的一些诗词文章搬到这世,功德很少,可蚊子再小也是肉,何况前世的那些诗词文章胜在量大,也是不小的一笔功德,倒是可以找个机会传播出去。
赵义本来准备多花些时间在宗门上,让宗门的根基更为巩固,这是功德的一大来源啊!只是一个消息传来,令他不得不离开,他只好拜托师父梁山跟陈凡这两位副宗主多多费心,其他长老、堂主多出些力。
好在此时仁义宗差不多也走上了正轨。对于处理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