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谈判结束后才能知道有没有从战争中获得最大利益;二是因为现在国内的气氛不允许进行轻率的庆祝活动,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主要地区都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迎接回国部队并进行了简单的庆祝、表彰活动后,吕梁立即赶往位于长沙的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并在这里一直待到了八月中旬。
从今年六月开始,长江中下游流域普降大雨,气候反常使汛期延长,鄱阳湖、洞庭湖等地区水位暴涨,几千万民众受到洪水威胁。
洪水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认为因素的原因,早在18世纪,四川盆地和川陕楚交界地带就布满了来自外省的“来人”和“棚户”,大批流民进入深山老林,刀耕火种。无土不垦,古老的植被被年复一年的遭到严重破坏,泥沙随雨尽下、故汉之石水斗泥。长江干流上游和各条支流的灾难性泥沙,垫高了江底,并在中下游地区堆成了大片大片的洲诸,而农户为了生存又在洲诸上开垦,阻塞水路。
另外晚清政治败坏、水利年久失修,长江的“血管阻塞症”越来越严重。晚清甚至城里沙田局,不管水道是否通达,专以出卖泥沙为能事。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围湖造田。使得物华天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丧失了抗旱排水的基本功能,要不洪灾,要不大旱。
北伐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纳入华国的统治范围。由于吕梁片面的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了对地方环境的保护,使得人为的破坏更加严重。尤其是高产稻种的普及和科学种田、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村劳动力得到极大提升,大量荒地荒滩被开垦,客观上增加了洪灾的破坏性。
基因人思维呆板。普通人受时代的局限性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唯一体验过环境保护的吕梁又过于心急。在这个时代吃饱饭是第一问题,其他的都要为此让路,国家贫弱、沉沦太久,所有人都沉醉在高速发展的喜悦中,而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到来。
虽然没有有意识的进行环境保护,但建国一年多来南方的水利设施建设与旧社会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