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华国上海,黄埔码头上人山人海,上万名群众汇集在此,在警察的维持下秩序井然,只见他们精神昂扬、手持国旗、期盼的目光延伸向黄浦江深处,无数鼓舞斗志的标语被群众高高举起,即使长达几个小时的等待也没有让标语落下半分。
深冬的上海非常湿冷,尤其是在这临江的码头上,江面上吹来的寒风让人站不住。不过,吕梁等人已经在这里挺立了两个多小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值得的,因为,赴旧金山华国谈判团即将回国。华国总统吕梁、上海市市长李经羲和政府军方一众高层早早等候在此,陪伴他们的,是自发而来的上万名群众。
民众的爱国热情、民族热情早已在北伐时期就被点燃,随着国家的强盛、生活的富裕,爱国之心不仅没有被冲淡,反而变得更加浓烈。这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旧金山条约签订后,国家的激-情达到顶峰。从民众聚集到此两个多小时内,他们顶着寒风,一刻不停的高喊爱国口号,总统万岁的呼声让身临其境的吕梁羞愧不已。
吕梁自认为不是个伟人,更谈不上“万岁”,这样的崇拜属于无数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奋斗的人,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在工厂里生产的工人,在旧金山为国家争取利益和荣誉的谈判人员。
与热情的民众相比,吕梁等人显得有些肃穆,甚至可以用一言不发来形容,这并不适合欢迎的气氛。
“香帅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后事要办的风风光光,你有什么要求对我说吗?”吕梁转身对身边的人问道。
“父亲在船上留下遗言,电报上说的很简单,但我能看懂他的意思。父亲说现在已经很满足了,看到了国家开始冉冉上升、国力渐强,不要求风光大葬。不要求政府照顾后人,只求尽快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特别是新疆、西藏、蒙古、东北等边疆地区,没能看到国家收复那些地区。是他唯一的遗憾。”说话的是张之洞长子张仁权。
原本历史上张之洞于190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