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北洋军一开始就聘请了大量的德**事教官,后来又有大量英国教官加入,在陆军战术运用上基本与各国保持同步,当然也知道机枪对于战斗的作用。可惜它们在炮火中大量损毁,刘金标可以想象之后的战斗会有多困难。
刘金标没有下令炮兵团反击,在平坦的地形上,炮兵阵地没有高度带来的宽阔视野,无法定位华军的炮兵阵地,开炮只会暴漏自己的炮兵阵地,从而引来华军的炮击。经过多次战斗,华军中的许多秘密被外界得知,其中就包括它们牛B的不成样子的火炮,不但射程远、威力大、口径大,而且非常精准,听说跟飘在天空中的那些飞艇有极大地关系。历次战斗中,只要火炮开火,很快华军的炮火就会覆盖在自己的炮兵阵地上,甭提多委屈!
奇怪的是华军炮火离开前线阵地后却没有继续深入,后胡庄小的很,华军火炮应该可以完全覆盖,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刘金标隐约感觉到原因——他们是不是顾忌村庄里的平民?那么一开始没有攻击也是为此?妇人之仁!刘金标如此评价,战争嘛,哪有不死人的,顾忌这个、担心那个,还打不打仗了?
村庄内部没有遭受炮击,这让二十师的指挥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炮击过后刘金标立刻命令整理前线阵地,修补火力点,并命在村庄内待命的后备队抽调部分前去支援。很快前方阵地的枪声和炮击造成的损失结果都传到刘金标这里,死伤的情况让刘金标怀疑自己的二十师能支撑几天——一千五百人左右战死、二千人左右受伤,也就是说一轮炮击下来一个主力步兵团丧失战斗力。在强大的炮火面前,没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跟送死没有区别。
再艰难还得打下去,刘金标没打算就这么投降,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人,刘金标心里想的是杀身成仁、报效宫保大人的恩情。于是在长官的意志下,战斗变得激烈起来。
北洋军士兵们在残破的阵地上顽强狙击者攻击的华军士兵。十几挺幸存